未成年微信借钱风险警示!家长必看的避坑指南
作者:未成年人时间:2025-09-29 23:53:09 阅读数: +人阅读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9条,8岁以上未成年人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其签署的借款合同需要法定代理人追认。但实际操作中,平台常要求借款人填写虚假年龄信息。
某重点中学调研显示,72%的借款学生存在以贷养贷现象。初期200元的借款经过3次周转,半年后竟滚雪球至5800元。这种债务倍增效应远超未成年人承受能力。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
临床心理咨询案例表明,陷入债务危机的青少年中,43%出现焦虑症状,28%产生自残倾向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平台会诱导借款者发展"下线"赚佣金,形成类传销模式。
虽然未成年人借贷合同本身存在效力瑕疵,但若家长选择代为偿还,相关记录可能被记入家庭征信报告。某银行客户因子女的500元借款未及时处理,导致房贷利率上浮15%。
本站所有文章、数据、图片均来自互联网,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。
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。邮箱:3183984895@qq.com